Wednesday, May 30, 2007

细腻怎需煽情、真情怎需刻意:Mobbing,一部演技盖过效果的力作

Facing the Window里比较重的部分在于主动争取自己的幸福、还有激情和亲情之间的抉择,而关于职业女性的育儿问题虽然也有细致刻画,但说到深刻,肯定不如以下要介绍的这部mobbing/I Like to Work(Mi piace lavorare)(2004)。

这部戏的包装其实比较严肃和专业化,因为是针对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排挤和恶意刁难(mobbing),而且片中还颇高调地宣传意大利的某个劳工条例,给人感觉政治意味颇浓。开头的时候交代公司同事仿佛是有默契般地集体排挤女主角,但却没有刻意妖魔化、画面触觉感觉是纪录片第三人称的那种客观,而且还没有音乐和剪接上的花样,总之就是正常状态下的办公室情景,但却带着暗涌和冷漠。虽然看得出导演要传达的信息,但作为艺术片却没有什么技巧和效果上的包装,而且往往在亲子关系片中用来缓和气氛的人细鬼大的小朋友角色这次也是非常平凡,不像很多电影里面那些蹦蹦跳跳、几分钟一个可爱表情的小演员。这样的气氛难免让我觉得有一点沉闷。

但慢慢看下来,我却一点点被导演非常有心思和层次的剧情编排、还有女主角炉火纯青、实而不华的演技所感染,而原本不可爱的小女孩也在同女主角的对手戏中一点点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两人带出的戏力浑厚、充实,但却不需要刻意用煽情情节和夺目效果来表现,虽然不是minimalism,但却非常有新现实主义的质感。我有个做dancer的朋友就曾经说过,完全不施粉黛、返璞归真的电影会好看吗?我想这部戏就是对她这个疑问最好的回应了。

这部戏的情节很贴近生活,甚至比纪录片更像纪录片,因为今天的纪录片都开始加入很多戏剧性成分。故事开始于女主角就职的公司被收购。新入主的管理层开始时还信誓旦旦,不会改变公司的经营方式,更不会解雇任何员工。就职会计部门、而且是单亲妈妈的女主角本来也跟其他员工一样想跟新主管握手示好,但不知道是因为新主管不小心掠过了还是怎样,所有员工都有被握手唯独遗漏下她。这件本来是不太起眼的小事,女主角也不放在心上,照旧上班工作。但第二天,当她回到座位上时,却发现办公室的气氛有点不对,从此之后,一连串针对她的事件就开始发生。

拉开序幕的,是她见客户的时候,怎样都找不到一直放在桌面上的数簿,问遍办公室所有人都说不知道。但事后,主管却告诉她是在另一个同事手上,然后就顺势把她调去没什么技术性的invoice管理工作。当时女主角虽然愤愤不平,但还是耐心解释,说明自己的工作状况,希望得到理解,最后也只好接受被分配到invoice部门。但刚到invoice部门就发现分配给她的电脑根本用不了。她先向周围同事求助、又去找主管、甚至迫于无奈要到档案室人手一张张整理invoice,但公司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又不容她加班,最终又被以无法完成任务的理由调去做更无聊的工作:记录员工使用影印机的情况。

每天呆坐几小时,不是无人问津就是被人嫌多事,这样的状况其实不就等同精神虐待吗?难以忍受之下,女主角要求公司分配更实际的工作给她。主管仿佛深明大义,马上答应她的要求。但却给了她一个更不可思议的工作,就是到仓库做工人的监工,保证货物准时装配完成。一个弱女子面对五六个膀阔腰圆的大男人,还要做最让人嫌的监工工作,管理层不理会她所反馈的工人认为工作量不合理的诉求,只要她保证工作量能完成;工人这方面又拿八小时工作制来做盾牌,而且还写难听的话给她难看,两面受压之下女主角终于承受不住要送院接受治疗。

当女主角病愈归来,也是公司终于亮出逐客令的时候了。而那一幕也是全片最能体现女主角功力的决定性时刻(defining moment)。到时间下班、正要赶往女儿参加的舞蹈班看她演出的女主角却被主管叫去,但到了主管室,主管却要她吃闭门羹,要等他跟其他人谈完才会见她。一等就是个多小时,而且让她进门以后又是一轮天花龙凤的解雇借口。女主角面无表情,因为她早有思想准备,只是等主管快点说完,自己好走。最后,主管抛出一句,“你在公司制造了这么多问题,我想这也会给你女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这句话深深刺伤了女主角。平时说话很轻柔的女主角用沙哑的声音重重地回应主管:“不要再跟我提起我的女儿!”然后丢下辞职同意书,夺门而去。确实,是可忍孰不可忍,因为听他的无聊训话连女儿的演出都错过,还要被他用自己女儿为借口来再踩自己一脚,如女主角般逆来顺受的人也不得不爆发。

不同于很多关于妇女权益的电影,这部戏的女主角既没有稍微受气就马上抱怨、或者软弱无能毫无反抗,作为一个普通上班族,而且要独立照顾女儿,她也很不想轻易失去自己的工作。所以她不太热心劳工团队对新条例的宣传,也不热衷同事对公司人事异动的八卦。她只是想“做好这份工”的平凡母亲。后来受到无理对待,她一面为自己辩护和尽力要求较公平的对待,一方面也不能不尽量接受管理层的安排。甚至后来被无理派去跟工人交涉,她也没有轻言放弃,声嘶力竭也希望让工人理解自己,甚至最后要以自己差点精神崩溃来结束。公司的迫害一步步升级,女主角的无奈感和失落也是慢慢加重,这个过程是慢慢完成、一点点加强的,不是一开始就竭力反弹、或者认为世界末日。无论在公司如何,她都尽力维持跟女儿的正常生活,实在让人敬佩。但这样的忍让和牺牲却没换来公司的认同,甚至还要被公司用被牺牲的亲子关系来挖苦,最后的爆发也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毫无突兀之处。这样的人物塑造也比起很多稍稍受气就竭私底里地控诉的角色来的有说服力很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