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春季档已经进行过半,原本追开得好感度也基本减半,反倒是原来忽略的却带给我惊喜。
《冗谈》到现在已经变成女人大战的婆妈戏,虽然娱乐性还OK,不过戏剧感方面就没太多价值了。《花嫁与爸爸》喜感还OK,时任三郎演出的爸爸还是很有魅力,石原看上去还是满舒服,只是剧情方面没有什么期盼度,等待三男争一女?算了吧。《robo》也只是OK,但没有太多爆发性的情节,演技和设定也日渐程式化,真的成了友人一开始所认为的,拍给小孩子看的戏。至于《Hotelier》更不值一提,上户太没个性,又不是宋允儿那样有亲和力的大美女。
反倒是我在电脑里放了两三个星期,百无聊赖才拿来看的《我们的教科书》才让我眼前一亮。
开始知道是志田加电车男,还以为又是一部《金八》或者《生徒诸君》那样的热血校园戏,后来听erica和迪奥介绍才知道原来有很重的悬疑成分,再自己看了两集才发觉原来是坂元 裕二的社会流戏剧新尝试。
友人觉得这部戏内容太多,太多东西想讲而破坏了悬疑主调,可能是因为她一开始就当是类似米仓的松本清张系列来看,所以觉得枝节太多,但其实到了第二集,没有了志田之后,这部戏已经转为,主要以电车男为主线,通过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几个方面来解构“校园欺负”这个社会现象的社会流戏剧。到了第二集就会发觉,坂元 裕二是很有心思地在将冷面“蜥蜴女”菅野、单纯且大根的“电车男”伊藤、还有勇气14才之母志田三种元素巧妙混合在一起来造成化学作用。我没看第一集,不知道头开得怎样,但以第二集来看,实在非常佩服坂元的功力,以原著剧本的角度来看,竟然可以将suspense、亲情戏、热血老师、自我救赎几种截然不同的元素混合到这样浑然一体的境地,真的是相当难做到的事。这部戏的主题其实也很清晰,而且完全通过角色的对手戏来体现,观众不需要花太多气力去揣摩的。但这样不代表这部戏就沦为了《极道》那样的直白大道理说教,而是通过很多一针见血的对白来传达信息。
好像,因为曾经受骗,后来几经辛苦当上律师的管野对其他人是带着一种不信任和疏远的心态的,所以她开始时对欺负事件的态度也是充满冷感:
管野:---- 被欺负的孩子总有该被欺负的道理。
----- 神不会专门奖励善良的人,也不会专门惩罚邪恶的人。这些有时候是刻意安排,有时是偶
然酿成的。
抱着这样的态度,她对本来是盟友的电车男也不放过,加以利用了一把,果然是会变色保护自己的“蜥蜴女”。
而电车男的角色,就更具人格上的可塑性。他作为孤掌难鸣的新丁老师,还是临时受聘在学校最没有发言权的老师,一面对志田之死充满愧疚感,想查清真相;一方面,又抱着老师应该信任学生、保护学生、应该不偏不倚不应该背叛和怀疑学生的态度,所以不想对学校和学生采取敌对态度,也不认同管野为了调查不择手段的态度。所以他的良心要不断面对学校的组织压力和学生的冷眼。
我对电车男这个角色非常有兴趣,因为作为一个有志做老师的人,这个教育新人在自己的信念良心和学校要求他conform to the norms的压力之间的挣扎,很有参考价值。而且一般关于“学校欺负”事件的作品,通常都会将调查者设定为学生,他们进行调查最多只会面对同学的压力和排挤,不会有角色和立场上的冲突;但老师则不一样,因为他们的角色是教育者,而不是负责审判的法官。所以面对学生的邪念,是本着公义原则加以惩戒,还是本着挽救和教化的目的尽量保护,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选择。所以电车男在第五集中被学生指控为背叛了全班、为了志田一人而将全班看成犯人的指控,他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很多作品里面,有欺负事件发生的学校的老师都会讳莫如深,尽量大事化小,对外“家丑不可外扬”,但同时也等同于放纵了肇事者。所以电车男的单纯和对教育体制的信任,令到他非常容易就被副校长软硬兼施,一下子改变立场,弃管野而去。
我非常欣赏坂元 裕二对电车男角色非常有现实感、又充满戏剧张力的塑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