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另一个友人聊起《我们的教科书》,他说看完每一集不会特别关注下一集的剧情发展,我觉得很奇怪,不是很有悬疑味道的吗?我看过第五集之后才明白迪奥所言的意思。我连续错过两集,但却能轻易接上,而不会有落后剧情的感觉。
因为这部戏虽然有同一事件牵引,每集间有延续性,但整部戏不拘泥于不断架设悬念,而是集中在社会探讨和人物塑造,每集都独立成章,是电车男角色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每一集的起承转合又做的很流畅。第二集开始,基本上每集开头设一点小引子、小伏笔,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始剧情。听起来似乎跟每集独立成篇的通常日剧模式很像,但坂元 裕二每集的布局都很有针对性,老师、学生、案件、管野,几个不同的因素此起彼伏的interplay在不断影响着他的判断和对事件的认知,最后酿成电车男每集态度的戏剧性转变。这些处理感觉很有社会流小说的细腻质感,但又处理得很明快,没有很多小说改编日剧那样故意用拖戏来制造文绉绉的“文学效果”。这部戏有不少关于社会现状和教育生态的评论,但却不像很多日剧、日影那样用大段旁白来讲大道理,一切通过对手戏来点明,我很欣赏这种以戏为本,而不让大道理架空戏剧本身的处理。
虽然有些地方还是会较为刻意和煽情,好像第二集里,绸鱼烧伏笔埋过、往事回忆过就好,还要“电车男”买来怀缅多次就真得很画蛇添足。但起码我觉得是近期日剧少有的剧本严谨而有深意的作品。几个cast的对手戏相当让人兴奋。电车男虽然其貌不扬,但却串连起冷傲的管野和城府极深、而且口蜜腹剑的副校长,而他自己不断的态度摇摆和反思,又带出相当不俗的戏剧张力。
至于志田,就要看过第一集,还有后面怎样利用第一集的片断来前后呼应才能判断角色是否合理。我自己的推断是,本身这个角色,小时候已经是个比较愿意容忍,宁愿骗自己说世人是美好的也不想打破自己的美好幻想的人,或者她对“电车男”也是抱着一份信任,觉得有他在问题就可以解决,所以在他面前没有太多不安吧。
配乐方面用古典音乐制造幽怨但又渴望纯净的感觉会令观众对道德奇迹有期盼吧,也是保持悬念但不太过压抑气氛的做法。
总的来说,我觉得坂元是在探讨人和社会光明与黑暗面的混合和共生性,“蜥蜴女”菅野一方面为自己设计冰冷的外表、带上尊贵的律师襟章,但心底里却是怀着对爱的怀缅的;志田的角色可能是从小就在该信还是不信的矛盾中长大吧,我很想看看坂元怎样铺开志田同身边人的关系,从而揭示这个人物的心路历程;至于一看就让人觉得笑里藏刀的副校长,我倒觉得后面应该会有人性回归的一面,最终可能是自己结束自己的悲剧。总之,这个剧本有非常多的延展空间值得期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