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Shirlie撩起对《色戒》的兴趣,专门上网找色戒原著来看。虽然还没看完,不过比较了一下预告片,有以下的感受。
可能同类型的上海滩抗日特务片看得太多,《色戒》的预告片感觉上似乎少了一点玄味,而多了抗日救亡的爱国片感觉,跟《花样年华》那种色彩感相比有点逊色,而且汤维感觉也太ordinary了一点,少了一点走南闯北、周旋于阔太间卖货的商贩那种风尘味,跟梁朝伟拍在一起一个太奸、一个感觉太稚嫩。当然这只是trailor。
可能有点“事后诸葛”,不过看过预告片之后,似乎还是觉得女主角用章子仪或者林熙蕾要比初出茅庐的汤维好,汤维穿起旗袍感觉很“妹仔”。可能李安是想突出角色的单纯一面,但张爱玲小说的女主角没有一种万人迷式的妩媚和很强的自我意识,感觉就像缺了点东西。
Shirlie的回应是她覺得李安在處理細節上很奧妙,并点出二個鏡頭:
第一個鏡頭是湯唯遇上梁朝偉後是換了髮型的,暗示她要改造自己去謀求目的。
第二個鏡頭是湯唯背部全裸的望向窗外,雖然是背影,但顯示出李安在處理呢段關係中留下伏筆 - 她對漢奸的感情變得複雜了,是混雜了愛與恨。
关于换发型,我自己觉得应该是剧情需要。原著里面,汤维的角色就是从一个学生妹,变身成为了家里做出入口买卖的商家的千金,借机接近梁朝伟演的汉奸。所以预告片里面也有一段汤维从很老土、毛衣外套、长波浪的学生妹换上旗袍、丝袜、set发来化身名媛。我觉得关于旧上海的戏,特别是关于上流社会的,极尽奢华的服饰、室内陈设等等应该是基本功来的了,要不就不是旧上海了。
略略看过原著,发觉有一点我很有兴趣的,就是故事聚焦的,是当时乱世中很独特的一群,就是汪精卫傀儡政权中那些高官在上海的奢华生活。前线战场战火纷飞,但沦陷区的上海虽然物资短缺,但那些上流阔太竟然还可以过奢靡的欧洲宫廷式生活。特别是一开场的牌局,就是一场“戒指展览会”,各式宝石、钻戒、翡翠,加上质地一流的旗袍、当时价格奇高的大条金链却用来当外衣的衣扣,大幅落地窗帘还要是欧洲进口。大白天却放下窗帘,室内打起大光灯,照得麻将桌上的牌好像火钻一样亮。一开场就勾勒出一个很浓烈的异色世界,每样物件都描述得不厌其详,用文字去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官。所以我自己很期待李安怎么用镜头去塑造这个诡异而扭曲的浮华时代。
但就预告片来看,似乎李安更着重抗日、民族存亡这些大是大非,反而张爱玲很着意去营造的这些奢靡的风情却不见踪影。虽然最终的版本应该会有所覆盖,但如果主线太着重于完成那个mission,我觉得就有点偏离原著的主旨了。
而女主角与汉奸的爱恨缠绵,自然是整部作品的中心,不过王力宏的角色也不容小视。这似乎是较原著加重的一个角色,不知道李安怎样用他的角色。是一个爱情竞逐者还是一个受害者呢,但应该可以想见李安刻意让王力宏加入,加上他的纯情王子的形象,应该是一个较单纯的角色,或者是想加重戏中感情的伤痛一面吧。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1分46秒的预告片作的推断,最终的作品如何,还有待今年秋季的全球公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