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4, 2007

最平民视觉的导演展现最全面的東京图景:记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

五十年代的东京,没有东京铁塔、巨蛋球场或者台场大桥,也没有电玩动漫王国秋葉原和亚洲潮流胜地渋谷。有的,是遍布全城大大小小的烟囱、公共浴室和低矮破旧的公寓。但这样没有色彩和时尚烦嚣的东京,却演绎出一部至今以来我最能感同身受、一点一滴都如此贴近我心的巨作『東京物語』,真要感激小津安二郎充满平民视觉和能感染不同文化、不同国籍人群的感性镜头。

Criterion的双碟装DVD的封面,是一行热泪黯然而下的媳妇紀子的半边面容,感觉有点像能剧面谱一般,比起在旧版海报中,紀子跟老翁周吉并肩而处的温情场景,多了一份后现代的真实质感。

虽然未曾亲见剧中那样的世情冷暖,但错过至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欲展温情而亲人已逝的惆怅,却是让人刻骨铭心。

日本导演镜下的老人总是那么温暖感人,周吉对父亲权威的放弃和释怀、とみ的安然祥和,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念起家中那几位一直陪伴我成长的长辈。

紀子对平山家几个子女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解释和体谅在无奈中也带着一点人性化的理解,当社会整体如此,怎能对至亲的品德高标准要求呢?但相对的,紀子对自己对家翁、家母责任的严酷标准,却带着一点自虐的感觉,仿佛是在对自己不幸的否定和逃避,仿佛是在通过执行严格的道德准则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助,所以要主动变得活跃和亲善,化去外人对自己未亡人身份的同情。这种主动让紀子这个角色,从一个普通的温柔娴熟的日本传统女子化身成一个欧洲电影中常见的、不愿屈服于世俗眼光而主动塑造自己的身份认证和个人价值的现代女性。她在火车车厢中手揣着婆婆的怀表独自神伤的一幕,让观众对她的未来不禁浮想联翩。这应该是“紀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早夏》所要交待的主题吧。

虽然丈夫死于战争而成为未亡人,但仍对家翁、家母关怀备至的紀子自然是『東京物語』中最让人觉得窝心的一个角色。饰演紀子的原節子也是凭着三部小津电影里面的紀子角色而成为日本和世界影史上的经典。『東京物語』里她是一个未能接受现实的未亡人,『晩春』中她是徘徊在自立和顺从父亲而出嫁之间的黄花闺女,而《早夏》中她则是一个年近三十而未婚、在五十年代颇为前卫的工作独身女性。小津导演在『東京物語』之后没有继续书写关于紀子这个未亡人的角色有点可惜,不过原節子的优雅演技还是能在小津之后的多部作品中继续呈现,好像東京暮色秋日和小早川家の秋

温柔娴熟的媳妇紀子

虽然是一个非常早期的日本女优,但原節子这个名字我却是在看《东京物语》之前已有所闻。那是在看《华丽一族》小说时,里面有一个专门组织大藏省干部会议的女职员,书中描述她就是酷似巨星原節子。所以我看到《东京物语》的演员名单中出现这个名字,感觉眼前一亮。

2000年日本电影旬報的『20世紀の映画スター・日本編』女優部門原節子名列第一,出演电影本数远多于原節子的殿堂级女优吉永小百合也仅列次席,可见这位端庄婉约的女优在日本影人心中的地位。但较可惜的是,小津逝世之后,原節子也很快惜演,未能与吉永小百合成为日本常青树女优双璧,相信肯定有颇多当时的影迷现在仍甚感惋惜。

永恒的紀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