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4, 2007

07年春季日剧杂谈(《冗谈》)

看完《冗谈》第二集,我自己的好感度是远较第一集好。虽然没有法国外景和浪漫情调,但作为同行的技术人员所面对的中年危机却让我这个初哥非常有认同感。虽然这一集积田桑也不算有太多抢眼的发挥,出彩的反而是大竹忍,但戏中的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对白却让我印象深刻。

视点一:技术人35岁退休?

说得让我这个新入行的技术人毛骨悚然,但都算出身技术家庭的我,也目睹过爸爸45岁从技术岗位改为勤务人员的过程。爸爸虽然不是顶尖技术人,学历也不高,但他工作一直勤勤恳恳,而且也很积极进修,为了考取工程师资格苦学几年英文,每天做完家务就去啃书,终于一试成功,他同期的同事反而有连考几次都不成功的。但可惜,多年努力一面临机构重组就被办公室政治无情打垮,差点也接受被裁退的厄运,他那个屡试不成的同僚反而通过人事关系得以保留职务。爸爸后来总算转换部门,但工作性质却是从每日面对图纸、数据的专业性工作换成每日影印、接电话的勤务性工作。对四十多岁的人来说,打击也真的不小。

所以积田认为自己为公司打拼十多二十年而且成绩不俗,却被随意发放九州做营业员自然会大感不满。像他自己所说,这不是经济的问题,是工作评价的问题。技术人最容易大动肝火就是自己的成果被认为是rubbish,即使是大学教授也会因此而不依不饶地辩论,更何况成果能直接应用的R&D人员。所以,积田后来用高要求去求职,轻易不肯委身小公司,也是情有可原的反应。

里面更让人感到同情的,是昨年才想挖角的公司,如今就毫不客气地让积田吃闭门羹。理由是:

虽然很残酷,但也很现实。连较为稳定的微电子行业,市场的周期都以季度为单位,更何况瞬息万变的IT和电脑产业?再有能力也好,市场状况不理想,有时也徒叹奈何。

视点二:悠闲的法国和紧绷的日本

这边厢日本的女婿为重新就职而大为头痛,那边厢年龄相仿法国的岳父却在休闲地管理农庄。看到这段我不由得联想到正在火热进行中的法国总统大选,因为正好戏中上野的老家在法国。

这次的法国大选被认为是二三十年来最难预测的一次,更有评论员认为这次大选中的左右两翼共舞,还有不同派系“太公分猪肉”般瓜分选票,体现出法国正在两难的十字路口。身为资本主义大国的法国,却是劳工阶层地位斐然、国有机构庞大、福利制度过于完善、而且一直偏向左派的国家,不但左派政治势力强大,而且还有可能是全欧洲乃至全世界最低的“最高”工作时数。但这种浪漫情愫却在全球化的冲击中,让法国面对生产总值缓步不前、失业率高企,族群关系紧张等的问题。而这次大选中的焦点,就在于怎样改革法国苍老的经济模式,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挑战。但要进行这样大的变革,就要脱去法国人高傲的悠闲和浪漫情怀,跟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样,为求生存想方设法去竞争。这种变迁对于法国一贯以来的高雅而言,可能会让法国人觉得非常“俗气”,也难免会面对非常大的阻力。

或者不久的将来,也会有不少悠闲的法国中产阶级要面对积田现在这种空有一身技术和经验,却要四十多岁转换跑道、东奔西走找工作的境地。


Wednesday, April 18, 2007

电影化手法、社会流角度、少年性题材:格局清新细腻的《Sexy Voice and Robo》 (2)

中间的一个过场情节非常有心思。主角二湖巧遇一个剧组在拍外景,导演临时看中了她,让她客串一个目击罪案的女中学生的角色。二湖勉为其难地答应。但当她鼓起情感指向剧本中所指的凶手方向时,她却发现自己正在指向中村,形成了一幕耐人寻味的戏中戏。

而之后两人的直面相对,中村对自己“职业”的负罪感和二湖既带同情、又含恐惧的关注,在樱花流水的背景之下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意境,颇有点唯美。

后面出现了有点宫崎骏漫画式的古董铺,诡异的了解真相奇药,加重了二湖既想知道真相、又受想置身事外的想法左右的矛盾心情;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此时在厅里边吃零食边看电视一幅休闲样妈妈。通过电视的新闻报道作为背景音、然后是对二湖慢慢放大的特写来加强压迫感,令到尽管只用了十多秒就完成的全集决定性转变做得干脆利落之余又非常有实感和爆发力。

后面的拯救中村的部分就没那么用技巧,直接展现演技和对手戏。这部戏让我第一次觉得,原来中村真的是实力派演员,以前他的角色,不是装模作样的武士或者军人,就是戆直男人,但这次的杀手,却是不着铅华、自然细腻地本色演技。跟二湖相处时那点纯真和童心未泯,在良心和任务之间的挣扎,还有回复自我的恬静和自由感,虽然因为不是电影,张力很难企及,但却很容易看出中村非常有层次的情感变化和人格成长。

而且作为guest出演,中村不是像《时效》里面的那些guest那样只是出一两段对手戏特写,其它时间就行行企企,露个面就算数,而是像大半个主役那样子,全程参与和推进情节向前发展。就第一集来说,原本万众关注的松山反而被中村抢去风头而成为三番。

这部戏或者刚开始接触会觉得平淡,没什么特别卖点,甚至松山也不是《Death Notes》里面那个带有光环的干探,但我却更欣赏导演张持有度的节奏和轻重处理,演员非常自然和本色的演出,还有用得非常恰当的电影手法,令这集电影化的日剧SP成为一个用镜头而非语言来含蓄(implicitly)传达信息的非常好的范本。

好像戏中有起码三个关于蛋壳的特写镜头,每个都带有寓意。第一个,是二湖从松山家吃完咖喱饭回来,意犹未尽之下在房间玩弄作为当天生存证据的蛋壳;

第二个,是中村面对二湖和松山善意的挽救,仍决定完成杀手的使命,默默吃过剩下的咖喱饭后,将蛋壳留在松山家中,暗示他想放下这份得来不易的友情,重新回到原来麻木不仁的杀手生活;

而最后一个,就是原本以为,退出杀手生涯之后,可以过上平静生活的中村,在公园中悠然地喂着鸟,然后慢条斯理地打开组织给他的“临别礼物”,但那却成为了他生命的终结,作为杀手,不成功就意味着死亡。爆炸的浓烟散尽之后,镜头慢慢聚焦到地上两半边缘已经烧焦的蛋壳,象征着中村这个动了真情的杀手的最终结局。

在一切讲求快速和即使花巧煽情也要留住观众视线的日剧制作中,还能回归戏剧的根本,细腻塑造人物和剧情之余还能处处为传达信息和中心服务,甚少赘笔,而且还能保持紧张感的作品,实在很难能可贵。我觉得既能善用电影化的手法和叙事方面,又能有效融入剧集当中而不觉刻意和造作,而且一切技巧的运用以增强戏力和突出角色演技为依归,就这些方面已经令我感到惊喜非常。


电影化手法、社会流角度、少年性题材:风格清新细腻的《Sexy Voice and Robo》

看过三部本季日剧了,《花嫁》、《冗谈》和《Robo》,感觉起码cast配搭很新鲜,老实人时任转型婆妈老爸搭配傻大姐石原,原本干练有魄力的积田桑竟然要面对中年危机和桃花劫,还有个可以做得自己女儿的太太上野,冷面干探松山又变身成戆真御宅族、搭配的还是日本影坛的明日之星大後 寿々花,这些搭配我想二三年前都很难想象。顽固老爹已经很习惯田村的传统沉默型,但这次的时任居然是迟归十分钟就报警而且口水多多的奶油老爸;就算拍惯恶女的积田桑都很难想象他会跟年纪只有自己一半的上野做夫妻。感觉就戏剧性已经较上两季又颇大进展。

除了这两部之外,我想推推《Robo》。虽然找这部戏来看的初衷完全是因为小Sayuri大後 寿々花

看完erica说只适合小孩子看的情节,原本不抱希望,只是想快进看看就算。但看过第一季整小时的SP,我却发觉这可能是今季最有创意和惊喜的一部日剧。

何以见得?首先题材方面,虽然robo和超灵感侦探的题材似乎已经很远古了,之前也不是没有拍过,好像《东京巴比伦》、《遥控刑警》,甚至更幼稚的《携带刑警》系列等等。但同类型的题材,往往不是过于诡异和恐怖,就是剧情和演技太幼稚,又偏偏要拖戏勉强造悬念,结果头二三十分钟已经赶客。我下《robo》的时候也在担心,自己用个多小时下的clip,会不会看十多二十分钟就想delete。

但开始看不久,从第一幕的蓝天飞鸟的镜头,就开始带我入戏了。而且剧集开始时关于校园欺负事件的引子,就显现出这是一部社会流少年问题漫画片的崭新格调。

一桩学校欺负引发的自杀事件,一个平凡的住家,三口人,三种不同反应。

主妇妈妈当是八卦谈资:

上班族老爸宁愿玩弄他收集的牛奶瓶盖、也不想去管什么“欺负事件”,反而把事件当成是说教工具:

而正处于初中反叛期的女儿的心声,却是一针见血

:“现在还有会跟父母商量的孩子吗?”

说得真在点子上,长期缺乏沟通的亲子关系,还会有信任的存在吗?

而后面二湖对欺负事件和学校教育的冷漠,正正说出了很多日本青少年“置身事外”的态度:

“大概所有的爸妈,都不想要麻烦的事。小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所以也深谙此道。总之就是不要麻烦,遇到事情就绕着走。至于做错了事挣扎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孩子怎么办,我完全不想知道。在我眼中的世界,只有学校、家和便利店。”

这种三点一线(学校、家和便利店)、“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正是我自己从小到大,特别是中学时代一直围绕在我身边的同窗环境。看到这样的情节,对我来说就彷如旧事重演。当然中国没有严重的“学校欺负”,有的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切都为钱(前)途计”的“务实”心态。

比起时下日剧几十秒不到就入片头,一段对手戏可能也以秒来限时,这段两分多钟的引子已经算是相当长的了,但貌似与剧情不甚相关的引子,却为整部戏的基调、还有后面大後 寿々花饰演的主角二湖的急剧转变,作了非常扎实而有深意的铺垫。同类型的社会流漫画改编片,在日影不算少见,但在日剧中,却并不多见。NTV不愧是较注重作品社会性的电视台。

而后面的情节,与其说是一个冒险故事,不如讲是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漠不关心的少女,如何开始了解自己的生存意义的过程。

因为目击打斗事件而找上松山,开始探究事件真相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对身上连两万都没有的“成年人”松山还有他口中的“成年人的尊严”一脸鄙视,在中村狮童住的饭店还嫌松山吵让他闭嘴,很典型的无视成年人的日本少年。

但后来当重遇记忆只有三天的中村,却让他第一次对成年人和成年人的世界产生好奇心。

而第一次到访陌生人的家中、第一次在陌生人家中做饭,却让她少有地放下警戒,闯开心扉来面对眼前人。跟中村更加建立起一种跨越年纪的友谊。她的脸上也开始呈现青少年应该有的阳光笑容。

后来知道中村竟然是杀手,她开始展现出同平常对待校园自杀事件截然不同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