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地,因为发行商太低估新加坡观众的接受能力,竟然将在中国发行的老少咸宜版《色戒》提交给新加坡的评审机构,形成现在这个竟然16岁未成年人都可以看《色戒》的可笑局面。很多人都反映会罢看《色戒》以示对发行商无视观众要求的做法。不过为了不跟网友脱节,我昨晚还是非常心有不甘地去看《色戒》的预演场。
不过失去那三场焦点所在的激情戏,反过来讲可以有助我更集中关注这三场戏以外147分钟的剧情铺排和人物塑造,虽然那三场戏刚入高潮就被cut确实让人看得很光火。
但除去这三场戏,这个147分钟的版本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从中检阅李安作为导演布局谋篇的功力。《断背山》作为同样情欲泛滥的同志题材,却没有太多血肉淋漓的激情镜头,但同样让观众凄然泪下。毕竟情感羁绊除了在床上的爆发性展现,床下的眉目传情、鬓角相摩和十指相扣同样可以精确地体现剪不断、理还乱,每每摄人心魂的蘖缘。所以147分钟的文戏和10分钟的激情武戏哪个更重要?我觉得两者都不可或缺。
《断背山》之所以让人觉得如此完美,是因为李安除了处理两个主角的情感交融上丝丝入扣之外,他还将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延续两人十多年情思的助推力作用反映得非常完整和细腻。写Ennis营营役役、一盘死水的生活,就从职场、育儿、邻里、家务、房事各个方面去描述生活和社会处处让他感到压抑、失望和无奈,生活越是要求他忍耐和接受,断背山的梦想便越显得清晰和放大;而Jack方面,虽然经济环境没有Ennis的窘迫,但岳父的鄙视、妻子的冷观、孩子的无视令到衣食无忧的他生活中却没有什么满足感可言。两人中下的情根便在外界的催化下迅速滋长、而且连绵不绝。
《断背山》这种全景式的布局,将抽象的情愫通过两个主人公跟周边人与事的互动而脉络分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令到观众产生一种感觉,两人从来没有在对方的生活中缺席过,两个人的关系也是定义和塑造两个人各自的行为和对外界做出的反应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虽然电影不像《色戒》那样镜头对准两个主角,而是用了很多篇幅去布局两个主角的人际环境,但这些间接的描写却直接点染出那份无从拥有、却从没间断的永恒羁绊。
《色戒》比起《断背山》有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虽然故事同样是关于两个人的禁断之恋,但因为涉及到抗日,牵连到庞大的特务机关和众多关系者,即便两个主人公是无可替代的焦点,但周边的角色和环境也绝不应该是陪衬和简单的布景。
跟《断背山》较不同的是,《色戒》的重中之重不是人际关系、而是暗杀计划的主线,以为这条主线将两班人的命运牵连到一起,再有就是因为这条主线衍生的王易蘖缘。虽然不一定需要《断背山》那样注重ambience的布局,但《色戒》中同样庞大的人物群对于角色的塑造同样应该具有相当分量。除了王易两人的对手戏互动,他们跟其他角色的对手戏也可以反映出角色的不同侧面。
但相对而言,我觉得《色戒》在配角的运用上没有《断背山》的完美,起码有两到三个角色我觉得没有运用到他们的功用就从主线中被剔除。这样的处理也令到电影中出现不少空位。
第一个这样的角色是王佳芝学生时期的好友赖秀金。这个角色在原著中只闻其名,但只是路人甲乙丙性质,没对白、没容貌描写,跟一出场就先声夺人的易太太、马太太的重要性难以同日而语。但这样一个无声角色在电影中却被大大突出。香港篇一开首,王佳芝还只言未发,赖秀金已经主动搭理路边的军人,大出风头。李安还没有给王佳芝任何展现个性的机会,赖秀金已经畅想将来,表达要出洋看世界的宏愿。到了后来,鼓励王佳芝投身剧团的是她,向王佳芝透露对邝裕民爱意的是她,教王佳芝抽烟的是她,甚至中间还有多个特写,反映她对邝王越走越近的醋意,她对王佳芝进身贵妇和暗杀计划主角的欲言又止,同时也是向王佳芝交待「開苞」一事的女性代表。她一直是王佳芝整个蜕变过程的目击者和一定程度上的推手,同时也利用她的早熟为早期王佳芝的单纯提供对比。
本来香港篇之后,赖秀金这个角色应该可以功成身退了,但却不知为何李安要在上海篇的电影院一幕中再次使用这个角色呢?而且还有两个特写镜头和表情戏,似乎是要传达什么信息。但那一瞬出现,赖秀金又再次专为闲角,虽然后来在王佳芝初探首饰店一幕露了一个脸。赖秀金在戏院的出现或者可以解释为提示和引出后面邝裕民跟王佳芝的重遇和任务的继续,但既然这个角色后面没有什么大用,为什么不直接安排邝裕民偶遇王佳芝,还要给赖秀金这么多特写镜头呢?这样似乎暗带含义,但却嘎然而止没有继续发展的枝节,我觉得既浪费了戏份时间,同时也影响电影的延续性。因为前一幕还是赖秀金的特写,后一幕马上换上邝裕民,衔接上面感觉很突兀。
(未完待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